Theme Preview Rss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飲食文化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飲食文化
主題:「自給自足好滿足」、「紀校長的番薯」、
            「媽媽滋補養身料理策略」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農業技術與經營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農業技術與經營
主題:「我們是小小農夫在產業結合教育」、
              「健康耕耘,耕耘健康」、「洋桔梗花落誰家?」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民宅建築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民宅建築
主題:「閔南式建築的活課本」、「古樸斑駁不掩巧奪天工」、
            「村裡的英雄們讓社區煥然一新」、「祖靈空間的規劃」、「發思古之幽情」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村史與宗族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村史與宗族
主題:「醫生、法官輩出」、「現況與未來展望」、「洪月開墾歷史」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小學社區化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小學社區化
主題:「少子化、城鄉差距與新臺灣之子」、「多元化社團教學」、

             「文正開心農場」、「校園與社區之互動連結」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宗教與信仰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宗教與信仰主題:「關於番薯媽」、「廟宇彩繪師---洪平順」、「蕃薯寮三天三夜鬧元宵」



蕃薯村資源調查海報出爐了!!!!!!

經過為期兩天的田野調查之後,
在課堂上透過討論與逐字稿撰寫成譯碼的過程中,
透過吸收與消化,在這裡我們以海報的形式呈現在這裡供蕃薯村的鄉親朋友們使用與分享。





蕃薯村資源調查燒燙燙!!

田野調查活動


微笑,微小,卻很快樂耕種的番薯村


我們的蕃薯村不是只種番薯而已喔!



鄉村小孩上城體驗,都市小孩下鄉走走

我們希望現代的孩童可以更加親近這塊土地,

我們想分享我們兒時的記憶,

我們想告訴孩童耕種的方法,

我們也希望我們的孩童能有看見外界的機會;





兒童教育的城鄉計畫  


耕耘健康,健康耕耘

孝順的子女,

總是希望自己的爸媽可以享受天倫之樂,遊山玩水,

但是我們蕃薯村的伯伯們可不這麼想的唷!

我們伯伯們認為自給自足的生活很輕鬆愉悅,

也可以促使身體保持在運動狀態,都是為了健康著想。




洋桔梗,花落誰家?

洪大哥正在解說洋桔梗銷售的品質需求


桔梗花有著不易壓爛,較一般花多更加強韌的特性,

外柔內剛的洋桔梗








洋桔梗花瓣,最大的特性在於它不管如何的蹂躪,

我們是小小農夫 in 蕃薯村。

每天早晨走進文正國小,

就可以看到一個帶著面紗的植物園正含蓄地望著你,

打開一瞧瞧,裡面不就是我中午吃的小白菜嘛,

不過它們居然不是被種在土裡,

而是種在水裡面,原來這是新的農耕技法-水耕栽種。



左圖水底下的根部著點在海綿上,右上圖水耕也是溫室栽種,
右下圖為簡易輕鬆的掀蓋方式即可觀察水質狀況。


廟宇彩繪工藝師-洪平順



(圖)洪平順老師-轉自於Wu's Data


洪平順老師出生於水林鄉蕃薯厝,為土生土長蕃薯厝人。年輕時,在嘉義遠東戲院當過畫布景的學徒,而後便跟隨謝聰興師傅學習油畫。在那段於小琉球當兵的日子,洪平順老師開始接觸廟宇彩繪的技藝,從那刻開始,便開啟了他廟宇彩繪的一生!

回鄉的英雄


蕃薯村的雨有泥土的芬芳,家鄉的包裹有媽媽的味道,這樣的故鄉;這樣的故鄉!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台灣的農村有著相同的處境,就是人口外移或外出工作,但本村不一樣,告訴您回鄉鮭魚的故事。

蕃薯村給你愉快的童年

紀校長的黃金薯

      博學多聞的紀校長,不管是對學校或社區未來的規畫和發展皆相當有計畫和想法,甚至對蕃薯的了解更是專家,近年來積極地研發多種的蕃薯衍生性商品,包括:冰烤蕃薯、蕃薯薄餅、蕃薯精緻糕點等,紀校長訴求不添加人工原料和具有長期性的保存期限為目的,這群愛鄉愛土的紀校長和社區居民們,默默地為這塊土地奮鬥著,雖然辛苦卻是一份甜在心裡的一份感動。


●「冰烤地瓜」
所使用的蕃薯是水林鄉台農57號,在20084月獲得GLOBAL G.A.P「生產履歷」的國際認證,同年7月又取得國內「生產履歷」的認證,成為國內唯一獲得「生產履歷」國際認證的「冰烤地瓜」。

美食料理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蕃薯村是一個相當溫馨的小農村,媽媽們非常喜歡分享自己所做出來的料理,像是芋粿、蕃薯包子、炸地瓜等,每個媽媽的料理裡都有自己的小撇步,他們相互交流彼此的手藝同時也學習別人的小創意,甚至一起研發出新的料理

施太太料理策略有一套!

  攝取均衡飲食是做月子餐的宗旨,除了可調理準媽媽在孕期的生理變化外,更可提供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營養素,奠定寶寶健康的基礎。施太太藉由坊間的習俗和她過去豐富的經驗,因此,孕婦能吃什麼不能吃或是吃什麼補那裡等飲食資訊可說是瞭若指掌呢!施媽媽相當貼心,她料理出以下又健康又好吃的月子餐,同時也照顧到其他家人的健康。

媽媽們的創意料理(洪媽媽的菜和會長夫人)

媽媽們的食材主要來自家園的無毒蔬果,且現採現煮的飲食模式更表現出農村生活自給自足的快樂,媽媽們煮出的每一道菜即便是家常菜,從中總是夾帶著一點創意巧思,像是將一般的養生的蔬果汁加入煮熟的蕃薯,可增加飽足感和營養,而值得一提的是洪媽的「涼拌地瓜葉」,更是獨特且美味可口。

好料理上菜:涼拌地瓜葉
製作程序:川燙→泡冷水→花生粉→沙拉)


地瓜葉為自己栽種(不灑農藥且新鮮)、花生粉為自己自製(機器、地瓜葉降血壓和膽固醇)

來唷~尚青ㄟ在這啦!

「少年ㄟ!ㄎ一層(起床)唷!」窗外傳來親切的呼叫,叫醒了躺在溫暖被窩貪睡的我們,原來聲音來自蕃薯村順天宮的廣播站,其實蕃薯村的生活中心點在順天宮,每日早晨都會藉由廣播告訴居民們這些新鮮的食材又是從哪裡運來的,包括當天捕捉的新鮮海產、現殺的牲畜和當季水果等,一台一台發財車停留在這小廣場前,家家戶戶的婆婆媽媽們都會到這裡添補新鮮食材,甚至是大家三姑六婆增進感情的好所在。

食蔬果,呷安心

  蕃薯村種植的產物不單只有蕃薯,更富有玉米、高麗菜、花生、水稻等。更有趣的是,每一戶人家都擁有自己的小農田,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村社會,非常和樂安詳,而且在這邊的居民,每天早上起床的運動就是到田裡抓菜蟲,所有的農產品都是沒有噴灑任何農藥、強調安心有機。

來!我們一起在學校裡學種田

        在學校裡看見菜園可能不稀奇,可是你聽過在小學裡,也教學生怎麼水耕嗎?別意外,到水林鄉蕃薯村文正國小,你就可以看見這樣的景色!在這間人數未達百人的小學裡,因為「小型學校轉型優質計畫」的實施,學校得以對課程內容進行彈性調整,把水耕、有機菜園的教學放進了自然課程中,讓學生親手操作、學習農業的相關知識。


文正國小的開心農場

洪氏宗祠裡仍存放著皇清祖先牌位


舉人洪近其手工雕刻60塊籤詩版


還記得前幾篇跛腳舉人的傳說故事嗎?
沒錯!就是他-洪近其!
現在來說說他有多厲害~

這是清道光十二年-洪近其舉人為順天宮(舊朝天宮),手工所雕刻撰寫的木板對聯與60塊籤詩版。

洪月墾荒歷史


  根據洪氏族譜記載,蕃薯村墾荒史祖為洪月,他生於清順治六年 (歲次已丑,西元1649),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洪月於十五歲那年(清康熙二年,西元1663),蒲田地方一次慶典團拜,各家各戶皆備紅龜、粿、粽,慶謝神恩。洪月很喜歡吃紅龜,因此動手拿了一塊紅龜要吃,被他的大嫂發現,

嘿!你知道洪氏的歷史來源嗎?

居民與小學通力合作完成的第一座公園


頂邊角公園為蕃薯厝的第一座公園,取名為「頂邊角是因為這座公園位於蕃薯厝的北邊,社區未來計畫公園的建構以此為出發點,在社區的南邊、東邊、西邊等方位,以點、線、面的方式慢慢綠美化。
  在社區居民殷殷期盼下,第一座公園於101717日正式施工,除了重大工事外,村民自願組成志工隊和文正國小的師生充分地分工合作於915日正式完工。



互助合作的學校和社區



        「喂,理事長,你們社區發展協會這禮拜日有空嗎?我們想要辦活動,你們那邊有沒有人手可以支援?」「喂,校長,我們這禮拜六有一個培訓,可不可以借你們學校的大禮堂來用?」。電話兩端的對話中,表現出了學校與社區之間合作關係的密切與熱絡,當社區有什麼有趣的活動,一定不會忘了紀校長;同樣地,當學校遇到了什麼問題,社區也樂於伸出援手拉他們一把。
        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其實,一切都始於去年的元宵節,當時

番薯專家紀力有校長


        走進蕃薯村,你可能會看到一個身影忙碌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他戴著眼鏡,神情肅然,他就是蕃薯村文正國小的校長,紀力有先生。他專門研究蕃薯,是蕃薯村的蕃薯專家,校長也運用他的專業協助社區開發相關的番薯產品。

跛腳舉人



        傳說蕃薯村洪氏家族有位大戶請來了一位失明的地理師幫他們看風水,盲眼地理師說他要求的不多,只需要天天供應他三餐有肉吃即可;主人認為如此一來六房子弟都可以有功名於是爽快的答應了;因此,過沒多久,地理師找到了理想的方位說:「只要這邊蓋下去,

社區營造煥然一新


社區期望用本地的文化「蕃薯精神」來營造蕃薯香的社區,所以社區理事長洪水泉帶領社區幹部及村民常常參與上課,由自己以身作則,希望藉由彼此交流,來互相學習獲取知識,並聘請專業人士前來經驗傳授,讓蕃薯村民對社區的發展更加有能力,以行動幫助社區順利邁進幸福之鄉。蕃薯社區雖然起步晚,但村民熱情參與活動並不輸人,非常歡迎各界來蕃薯厝奉茶及提供建言。
蕃薯藤新樂園
理事長的勤前教育

發現其他特色

雲林縣水林鄉蕃薯村蕃薯厝150號,這裡曾經是郭美珠製作台灣奇案電視節目的拍攝現場,藏著先民多少歡笑、甘苦以及對未來的祈望,等著您來發現。

屋頂翻新依然保有建築倫理
 就連儲藏室依然閩南風
晚近建築古風猶存1

晚近建築古風猶存2

不要懷疑這間就是早年的豬舍

 門牌更迭古厝依舊

發思古之幽情


古厝內外有很多早年村民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菜櫥、菜坎、床舖、斗櫃、水缸、車軸心。走過歲月有歷史的痕跡,讓您睹物生景,早年生活的食衣住行可想而知。
古味十足古菜櫥(服役中)  

 多少人因我得以解渴

滾過歲月我最牛(早年牛車輪軸

珍惜食物我最罩(服役中

罩盡山珍海味功成身退

閃光乍現古屋傳奇

古樸斑駁不掩巧奪天工


古樸斑駁的堂屋大門,有著現代門牌及信箱,但卻再也收不到來自先民的Mail,然而從巧奪天工的建築裝飾,您不難看見先民的智慧在住宅建築的用心。當你走過褪色老舊的門牆時,不要急著離開,仔細看看,會發現匠心獨具的粹鍊工法與先人深沉的智慧。


歲月痕跡掩不住先民精鍊工法
斗拱榫接巧妙撐起屋簷
機關藏在門後面(撐起半邊門的門后具)
斗拱榫接處紮藤條緊實
應空間需求我是上下開合
堂屋樑木密實健在

建築材料袒呈相見


剝落的屋牆,成為歷史的見證,讓您看得見真材實料,早年閩南式建築所用材料,在蕃薯村斑駁的三合院袒呈相見。
高厚的工字形屋脊,中間常置鏤空花磚或貼彩色磁磚。多用於廳堂等主要建築物之上。
屋牆用竹管為柱,竹片編織成壁,再敷上一層泥土,加強版的還會滲入稻殼,為了防水最後在外層塗上石灰。
屋脊貼用彩色磁磚
 屋脊使用鏤空花磚


泥土加稻殼
外層敷石灰

夾層中的竹編1

夾層中的竹編2